close

有關日偽當局經濟統制的檔案影印件 張瑤 攝吉林省檔案館展示反映日偽當局經濟統制的檔案影印件 張瑤 攝
  中新網長春7月7日電 (李彥國 陳博宜)吉林省檔案館近日公佈的對館藏檔案最新研究成果顯示,“七七”事變後,日偽當局為集中物資供應侵略戰爭,對重要的生產、生活物資作為軍需品加以控制,全面實施戰時經濟統制政策,造成民間物資匱乏、物價暴漲,中國百姓能夠維持生命已是不易。
  吉林省檔案館館員呂春月介紹,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,侵華日軍遭到中國人民的奮勇抵抗,日本速戰速決計劃徹底泡湯。“這就使他們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——物資缺乏,日偽當局為瞭解決這個問題,實行了經濟統制。”
  在吉林省檔案館館藏的侵華日軍檔案中,有相當一部分是日本關東憲兵隊的《郵政檢閱月報》,這些檔案輯錄了各地憲兵隊秘密檢查的信函,因其中有反映日軍罪行等內容而被削除、扣押、燒毀或部分塗抹。
  在一份奉天地方檢閱部1943年形成的《關於提出通信檢閱月報的報告》中,有一則奉天市山本信爺發給大阪市山本歡泉的信件摘抄,信中記錄因為統制經濟過度,當地無法隨便獲取食物,就連蔬菜都沒有,物價貴得一塌糊塗。
  呂春月介紹,這封日本人之間的通信,最終被憲兵隊作出“扣押”處理。
  另外,在關東憲兵隊司令部、中央檢閱部1940年《通信郵檢月報(五月)》中,哈爾濱巴布留奇庫發往西白俄的信件摘抄則記錄了當地物價暴漲,程度驚人,鞋子從五六塊錢漲到四十五六塊錢。這封信同樣被沒收。
  “物價飛漲,為什麼飛漲?那是因為物資都被日本掠奪走了,為了戰爭的需要強行征收了,留給老百姓能夠使用的,留給市場可以流通的那一部分太少了。”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教授楊棟梁分析說,嚴重的供小於求造成了檔案中記載的那些情況的出現。
  楊棟梁指出,這些由侵華日軍自己形成的檔案透露了歷史的真實情況,“眾多檔案的記錄顯示,由於日本實行戰時經濟統制,當地的中國百姓飽受盤剝,能夠維持生命就不錯了。”(完)  (原標題:檔案揭日偽當局實施經濟統制 中國百姓飽受盤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h32khycv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