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 文熱心 鄧明
  通訊員 彭廣業
  “泗州寨”,這名字在今人聽來有點稀奇,終究寨子有點隔世的味道。
  然而,當年它繁華奪目一方,與政權中樞相連,也得浩蕩“皇恩”。
  金秋時節,記者尋訪這裡時,寨子不存,十里長街仍在,只是難比當年而已。
  幸與不幸,都是辯證的。現代化的颶風和突來的戰火,讓它失去了風流。然而,交通格局的改變,讓它在偏僻中得以保全骨架。
   “四個山寨”,
  卻有文氣盈盈名字
  這個村子的名字由來名副其實——“四個山寨”,即由正堤寨、飯碗寨、牛屎寨、老鷹寨組成一村而得名“四周”。泗洲始祖陳氏太保公依孔孟之鄉的“泗水”,改名泗州。
  當年的泗州寨確是風光無限。“二里陳街,三里官街,五里商街”,是它鼎盛時期——清朝中期繁榮的寫照。這也說明,自東晉至此時,1500餘年時光,讓泗州由“寨”而鎮了。
  人說,泗州寨是湘南文化第一村,是否確切,記者沒有考證。不過,這裡確是“人文蔚起”。
  “二里陳街”,
  風光當年陳家事
  “二里陳街”是指陳氏家族的大宅院。二里長的一段街,住著都是“陳家人”。
  在鎮子的北面,一道磚木結構的槽門仍然立在泗水河、古驛道旁邊。這是山東巡撫、兵部侍郎陳士傑老宅的出入口。
  進得槽門,陳家官廳、陳家花園和其他附屬設施雖然被歷史的風雨打去風流,可撥開雜草,抹去塵垢,仍可揣摩出昔日“簡笏滿床”、“紅綃帳底卧鴛鴦”的繁榮。在已經破敗的陳家官廳,月洞門裡是一個千多平方米的院子,院子三面是花格游廊,游廊與一個三合形小樓相連。這應該是陳士傑為自己設計的歸隱之後的林泉地。他想寧靜,可安座在將喧鬧擋在外面的深牆高院里,他想熱鬧,打開門就可以步入滾滾紅塵。
  1825年生於泗州寨的陳士傑,本是寒門子弟,苦學而入官場。太平軍興起,他也開始發跡,成為湘軍統帥曾國藩最重要的心腹幕僚之一。後來,他更是獨立領兵——廣武軍。東征西討,可謂“戰功”赫赫,官也就越做越大,直至兵部侍郎、浙江巡撫、山東巡撫。特別是1859年,太平軍翼王石達開兵出天京後,經桂陽去貴州,在桂陽七孔橋處與陳士傑廣武軍大戰,石達開不能勝,於是繞道未進桂陽城。
  陳士傑如此“重量級”,陳家在這方也就“重量級”了,更何況陳的後人進士好幾個,建個二里長的陳府也就不令人吃驚了。
  “三里官街”,
  皇帝封誥五十五
  “三里官街”,按現在說法就是公共建築了。自朝廷在這裡設機構,巡檢司、州同署建起來了,文昌閣、育嬰堂、義穀倉等也建起來了。
  除此之外,還有一些打上“官”家烙印的建築遺存。在鎮子的南面,相距不過百米,聳立著兩道氣派的槽門。一個掛有“進士”,一個掛有“尚書”的金字牌匾。這說明這裡取得功名、做官的除了陳士傑,還大有人在。據統計,在明清以來,泗州寨共出進士6人,中舉12人,七品以上官員40多人,皇帝封誥55人次。
  泗州寨南街口,明代陳尚伊進士的節孝牌坊橫跨在那條南北向的古道上。這是乾隆皇帝於1771年降旨興建的。一個清代帝王,何以為明代官員頒旨立牌坊呢?這是因為陳尚伊不與貪官同流合污,還時不時弄出些為民請命的事來,自然得不到朝廷重用,也不容於同僚。從中進士到逝世,50年間,在官場除做過短時期的知縣外,其餘扮演的都是員外郎、僉事、參議、副使之類跑龍套角色。他也就借繼母年邁多病、急需奉養為由,幾次辭官在家為農。
  與其說他的精神感動了乾隆皇帝,還不如說後者藉此敲打自己的臣下,收買漢人,便下旨為他建立節孝坊。牌坊為石料結構,四柱三門,三層六角,翹角飛檐。第二層刻有“聖旨”二字,飾以雕花。整個牌坊美觀高大,穩重雄偉,是桂陽當今尚存最為氣派的石牌坊。在村北,則是陳嘉貞的貞節牌坊。  (原標題:“二里陳街,三里官街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h32khycv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